這次課在台中,但不知道為啥就一直很想回家,所以一早六點開車出門趕八點半的課,到了教室又覺得教室有毒一整天想睡,可也沒睡著,下課後又趕著回家,第二天再重複一遍。
究竟人生為什麼要這樣衝來衝去咧.....
究竟人生為什麼要這樣衝來衝去咧.....
๏關於杯餵
杯餵可以避免乳頭混淆,但杯餵非常態
什麼時候杯餵?只有在醫院期間
回家後不想累死照顧者就.....瓶餵吧
不然等寶寶伸舌頭舔完那50-70.....呃...等到天荒地老吧
(杯餵不是要你幫他乾杯啊~~)
(話說我曾經很北七的問過月中工作人員為什麼不杯餵XD)
杯餵可以避免乳頭混淆,但杯餵非常態
什麼時候杯餵?只有在醫院期間
回家後不想累死照顧者就.....瓶餵吧
不然等寶寶伸舌頭舔完那50-70.....呃...等到天荒地老吧
(杯餵不是要你幫他乾杯啊~~)
(話說我曾經很北七的問過月中工作人員為什麼不杯餵XD)
๏香草奶嘴好棒棒
原本就覺得香草奶嘴是很厲害的發明,因為加上了香草的味道,讓寶寶與奶嘴有了另一層面的連結;上了課才知道原來在寶寶對氣味的反應試驗中,對香草與初乳是一樣有反應的
所以,要騙也要拿真一點的來騙才有誠意咩,不愧是寶寶的夢幻逸品(大拇指)
原本就覺得香草奶嘴是很厲害的發明,因為加上了香草的味道,讓寶寶與奶嘴有了另一層面的連結;上了課才知道原來在寶寶對氣味的反應試驗中,對香草與初乳是一樣有反應的
所以,要騙也要拿真一點的來騙才有誠意咩,不愧是寶寶的夢幻逸品(大拇指)
๏第一口
不是說第一口給他喝母奶就會就次愛上母奶之類的江湖傳說
第一口奶進到腸道會讓絨毛產生記憶而有激敏的效果,母乳裡有很多活性物質、抗體、保護性蛋白,進到腸道會沾在絨毛上讓寶寶身體認識這些物質,就像預防接種一樣,進而激發免疫反應。如果寶寶第一口吃到的是配方奶,那整個腸道的生態就完全不一樣了,
Colostrum is rich in immunologically active cells, antibodies and other protective proteins.
Thus it serves as the baby’s first immunisation and protects against many infections. It helps to regulate the baby’s own developing immune system.
Sources: UNICEF and WABA 所以第一口的精神就像提供天然預防針一樣:)
(寫到這裡突然想問那要吃多少,有需要塗滿嗎?囧)
(想像一下地一口吃母奶的寶寶身體有個充滿生氣的非洲大草原,而第一口吃配方奶的寶寶卻是有殘破的奇形怪狀的貌似外星生物的東西在他身體紮營....)
不是說第一口給他喝母奶就會就次愛上母奶之類的江湖傳說
第一口奶進到腸道會讓絨毛產生記憶而有激敏的效果,母乳裡有很多活性物質、抗體、保護性蛋白,進到腸道會沾在絨毛上讓寶寶身體認識這些物質,就像預防接種一樣,進而激發免疫反應。如果寶寶第一口吃到的是配方奶,那整個腸道的生態就完全不一樣了,
Colostrum is rich in immunologically active cells, antibodies and other protective proteins.
Thus it serves as the baby’s first immunisation and protects against many infections. It helps to regulate the baby’s own developing immune system.
Sources: UNICEF and WABA 所以第一口的精神就像提供天然預防針一樣:)
(寫到這裡突然想問那要吃多少,有需要塗滿嗎?囧)
(想像一下地一口吃母奶的寶寶身體有個充滿生氣的非洲大草原,而第一口吃配方奶的寶寶卻是有殘破的奇形怪狀的貌似外星生物的東西在他身體紮營....)
๏親子同室
現行親子同室失敗的原因有部分是目前國人的習慣是把照顧責任落在母親身上,而忽略其他家庭成員像是父親。曾經看過文章外國人抱怨太太生產住院衛教的時候,護理人員把他當空氣,逕自的對媽媽說話,由此可見我們主觀的覺得照護責任全在媽媽身上。如果衛教的時候能把父親納入,並引導共同參與,讓父母一起認識寶寶愛上寶寶,也許能提升達成率。
親子同室整死誰
最近有立委出面開記者會呼籲醫療體系饒了媽媽吧,停止推行母奶及親子同室
其實不少爸媽會抱怨產後很累要休息,老實說把寶寶留在嬰兒室護理人員其實輕鬆更多,放你房裡還要花力氣教你還要叮你有沒有做好,親子同室根本是整護理同仁的好嗎(配白眼)!在抱怨前請思考一下,寶寶你生的,卻要人幫你顧,要不要人順便幫你養幫妳教啊?有沒有這麼懶啊逮完郎~~
現行親子同室失敗的原因有部分是目前國人的習慣是把照顧責任落在母親身上,而忽略其他家庭成員像是父親。曾經看過文章外國人抱怨太太生產住院衛教的時候,護理人員把他當空氣,逕自的對媽媽說話,由此可見我們主觀的覺得照護責任全在媽媽身上。如果衛教的時候能把父親納入,並引導共同參與,讓父母一起認識寶寶愛上寶寶,也許能提升達成率。
親子同室整死誰
最近有立委出面開記者會呼籲醫療體系饒了媽媽吧,停止推行母奶及親子同室
其實不少爸媽會抱怨產後很累要休息,老實說把寶寶留在嬰兒室護理人員其實輕鬆更多,放你房裡還要花力氣教你還要叮你有沒有做好,親子同室根本是整護理同仁的好嗎(配白眼)!在抱怨前請思考一下,寶寶你生的,卻要人幫你顧,要不要人順便幫你養幫妳教啊?有沒有這麼懶啊逮完郎~~
另外讓人很敬佩的是,聽說對岸目前全面實施親子同室,沒得選
讚額~
讚額~
圖說:一般我們幻想中的寶寶都是左上,一切祥和與美好,但人生的真實情形是其他五張;大哭尖叫的寶寶與手足無措的父母可是新手父母的日常哪XDD
上次忘記感謝我的陪產員沛瑩(不知道有沒有寫錯),讓我的生產過程及新手之路在只有豬隊友的狀況下走得還算順暢,小奶人也能達成全母乳哺育;所以我人生會後悔選錯老公,但陪產員絕對是我這輩子唯一不後悔的選擇☺
0 意見:
張貼留言